【華鼎獎音樂滿意度】頒獎盛典於世博中心圓滿落幕

| January 10, 2015 | 0 Comments

huadingCeremony_feature

第14屆華鼎獎 “新表現 更過癮” 雪佛蘭科魯茲之夜全球音樂滿意度調查頒獎盛典已於2015年1月8日在上海世博中心舉行並圓滿落幕,華語和國際的15個獎項花落各家。

華鼎獎,前身是“中國演藝名人公眾形象滿意度調查”,由天下英才傳媒組織,2007年在調查基礎上加入了評選頒獎形式,即成“華鼎獎”,該獎是一項公眾形象方面的榮譽,被譽為“老百姓口碑榮譽”,是由國務院新聞辦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支持下的“中國演藝名人公眾形象滿意度調查”。主要是為鼓勵全球演藝名人所主辦,鼓舞全球演藝名人的公益和創作精神,從而藉此表揚對社會責任有傑出貢獻的演藝界人士。當前包括“全球演藝名人公眾形象滿意度調查”、“中國電影滿意度調查”、“中國百強電視劇滿意度調查”。 這項權威調研經本土著名娛樂調研機構聯信邀請美國、英國、法國、日本、韓國等國家的權威調查機構共同承辦,在全球21個代表性國家和地區,對五百名影視、歌唱等演員進行樣本采集和分析。

2014年華鼎獎音樂滿意度最受關注的【華語年度最受歡迎男女歌手】由林志炫、黃綺珊摘得,這也是兩人“梅開二度”。而【國際年度最受歡迎男女歌手】 則由“澳洲正太”科迪•辛普森和韓國歌手樸慧京分享。值得一提的是,科迪還攜女友Gigi一同前來,談及與賈斯汀-比伯的對比,科迪表示兩人完全沒有不和,私底下還是不錯的朋友,而且他們剛剛還合作了一首單曲《home to mama》。

 

lin

↑林志炫“好事將近”

自從參加《我是歌手》後,林志炫和黃綺珊都迎來了事業第二春,各種邀約紛至沓來。盡管《我是歌手》如今已經進行到了第3季,但作為參加過第一季的元老,兩人的關注度絲毫不減,繼摘得第10屆華鼎獎中國最佳男、女歌唱演員之後,昨晚雙雙再獲殊榮,將第14屆華鼎獎全球音樂滿意度調查華語年度最受歡迎男、女歌手收入囊中。

最近在錄制《天天向上》時承認“好事將近”、“即將進入人生的新階段”的林志炫此番又得一獎,可謂雙喜臨門。被問及是否會第一時間與女友分享時,他說:“當然,很開心,因為這是一個觀眾滿意度的獎項,證明歌迷對我非常滿意.。至於婚期和造人計劃 ,林志炫說:”現在我們正在裝修新居,等新居落成的時候,會繼續給大家分享下一部的計劃。”   至於新居的風格,林志炫笑言,“她喜歡什麽風格就是什麽風格,反正把未來10年可能發生的事情都考慮進去了,比如生小孩之類的。”

至於《我是歌手》第三季誰最有冠軍相,林志炫並沒有正面回答,只表示韓紅、孫楠、張靚穎、胡彥斌等歌手都非常優秀,而且陳潔儀間接是他推薦進來的,“一開始她對歌唱比賽還比較有顧慮,說唱歌怎麽比啊?我告訴她你只要去享受即可,而且在享受中還可以留下很多好作品。” 最近網上狂吐槽《我是歌手》發揮最穩定的是觀眾,林志炫解釋這其實是錯覺,概率的問題,“以我個人經歷而已,可能你唱的時候有4個人特別投入在聽,可能鏡頭正好捕捉到了這4%的畫面,但觀眾看到的卻是100%,就會產生觀眾在表演的錯覺。”

 

Huang

↑黃綺珊看好韓紅

二度成為華鼎歌后,黃綺珊依舊難掩激動,最近在談到自己2015新年願望時曾說:“非常最想要個孩子”,但1968年出生的她是十足的高齡產婦,被問及懷孕可能面臨的問題,她說,“反正要有一個產物,哪怕生不出來,我也要領養一個。” 至於正在熱播的《我是歌手》第三季,黃綺珊表示最看好韓紅,“我當然最看好的人就是老韓(韓紅),從第一季到第三季,每一個歌手非常有經驗的,在這麽多人裏面,我算是年級小的,與其說是告訴他們經驗,不如說是分享了”。
同是“超女”出身,作為昨晚頒獎嘉賓的尚雯婕不免被問及正在參加《我是歌手》第三季的張靚穎的表現,她以一句“我覺得挺震撼的”回應。

 

 Jessica

↑科迪收獲別樣 “成人禮” 不懼對比賈斯汀-比伯

1月11日是科迪-辛普森18歲的生日,此番獲得【國際年度最受歡迎男歌手】,也算是一份別樣的成人禮。科迪-辛普森表示,“非常棒,尤其是在這個特殊的時刻,這也是我的音樂歷程的新開始。”

和大名鼎鼎的賈斯汀-比伯一樣,科迪也是音樂神童出身,無師自通的他在6歲時第一次接觸吉他時就立刻彈唱起來,8歲就寫了他的第一首歌。按說兩位神童對比會伴隨著他們的成長過程,但一直被外界視為競爭對手的科迪和-比伯並沒有成為死敵,兩人還曾在《somebody to love》的MV拍攝現場一起玩鬧,科迪也並不為這種對比而困擾,“我們私底下是很好的朋友,我們差不多合作了15首歌曲,最近還一起合作了一首單曲《home to mama》。

1 2 下一頁






Comments

comments

Tags: , , ,

Category: Entertainment娛樂, Whats Hot

About the Autho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