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伐森林盜獵恐釀新傳染病大流行 最後苦主是人類
一項研究指出,巴西以豐富的動物和植物多樣性聞名,砍伐森林和盜獵可能使能夠引起疾病的病毒和寄生蟲等病原體更活躍,引發人畜共通疾病大流行。
世界衛生組織( WHO )在2019年底宣布將2019冠狀病毒疾病( COVID-19 )提升為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之前,已經警告了存在可能傳播到世界各地並影響所有國家大量人口的疾病風險。
世衛組織提出這種可能性後,巴西科學家調查了當地可能促進人類與可能帶來健康風險的微生物接觸的特徵。
里約克魯茲基金會( Fiocruz )研究人員的一項研究指出,近年來巴西社會和生態脆弱性增加,被當前的政治和經濟形勢所放大,在這樣的環境下大型生物多樣性可能成為人畜共通疾病(可以傳播給人類的動物傳染病)大流行的孵化器。這項研究結果發表在科學期刊「科學先端」( Science Advances )上。
研究第一作者、克魯茲基金會野生哺乳動物生物學和寄生蟲學實驗室研究員溫克( Gisele Winck )指出,透過評估模型確定研究元素之間的不同相互作用,研究人員能夠更廣泛地觀察塑造巴西各州人畜共通病出現的過程。
研究人員評估的三個主要風險組成部分包括:脆弱性、暴露程度和應對能力;且在主要群體中觀察到更具體的變數,如野生哺乳動物物種的數量,自然植被的喪失,土地利用模式的變化,社會福利,城市的地理連通性和經濟層面。
研究結果顯示,森林砍伐和野生動物狩獵是與新舊感染出現密切相關的因素;而整個巴西領土都容易受到人畜共通病引起的緊急情況的影響,亞馬遜森林地區的可能性更高。
📣"Nuestra sociedad todavía no comprende que somos una parte de la #naturaleza y no estamos separados de ella. Pero para lograr este cambio, necesitamos el compromiso de las personas", dice Cecilia Andreazzi de @fiocruz
✍️@querulanciahttps://t.co/qSmz3YM2zN
— SINC (@agencia_sinc) June 30, 2022
研究作者之一、克魯茲基金會野生哺乳動物生物學和寄生蟲學實驗室研究員安德列亞齊(Cecília de Andreazzi)說,亞馬遜森林是野生哺乳動物多樣性高的地區,森林覆蓋率嚴重下降,由於森林砍伐,許多物種正在失去棲息地,造成當地生態失衡。
動物感染的傳染是通過一種稱為「溢出」(spill over)的現象發生,亦即只限在動物群體中流行的病原體因「跳躍」而感染包括人類的其他物種;而人類活動擴展到野生動物自然居住的森林地區,進一步有利於發生這種情況。
雖然如此,研究人員強調人畜共通病成為流行病,必須發生不同生態、流行病學和行為的一致性,其中人口流動也是重要因素。
巴西小城市對大都市的社會經濟依賴性增加人畜共通病的流行潛力,因為內陸地區居民需要經常遷徙尋求商品和服務。
安德列亞齊說,人流在人畜共患病的傳播中至關重要,特別是在物種跳躍後發生在人與人之間傳播的感染中,如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從這些病原體抵達聖保羅和亞馬遜州首府瑪瑙斯( Manaus )等超級傳播城市的那一刻起,傳播就會被放大並輸出到其他地區。
打野味(野生動物狩獵)是疾病「溢出」的另一條關鍵途徑。研究人員透過網路分析發現,經常在巴西非法獵殺的物種與可能對公眾健康造成嚴重危害的病原體有關,其中63種哺乳動物與173種寄生蟲相互作用,可引起至少76種不同疾病。
本新聞授權來自中央通訊社 cna.com.tw
Comments
Category: Default, News 新聞, Whats Hot, 資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