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動物何時出現恆溫特性 推定可能再晚2000萬年
研究人員分析諸多物種的內耳化石,希望解開「古生物學最大謎題之一」。他們20日表示,哺乳動物祖先開始變成恆溫動物的時間點,比科學家原本認定的要晚大約2000萬年。
法新社報導,哺乳動物最典型的特性包括恆溫及擁有毛髮,學界長期以來一直爭論哺乳動物到底是什麼時候演化出恆溫這個特性。
過去研究顯示,哺乳動物的祖先在2.52億年前左右開始演化出恆溫性(又稱內溫性,endothermy),當時大約是二疊紀末期大滅絕發生之際。
但要釐清時間順序並不容易。葡萄牙里斯本大學的艾拉烏喬(Ricardo Araujo)參與撰寫這項刊登在「自然」(Nature)期刊上的新研究,他說:「困難在於我們無法把溫度計塞進化石去量體溫。」
艾拉烏喬參與的國際研究團隊發現一種新方法,利用56個已滅絕哺乳動物祖先物種的內耳半規管來判斷體溫如何隨著時間改變。
研究團隊意識到,體溫升高時,內耳液體的溫度也會升高。
艾拉烏喬以炸薯片的油舉例說,原本很黏稠的油,溫度升高後就流動得比較順暢。
流動更順暢的內耳液體促使動物演化出較窄的半規管,研究員透過測量化石,得以隨著時間變化追蹤體溫。
研究團隊開發了一個模型,不僅適用於滅絕的哺乳動物祖先,也適用於人類等現存哺乳動物。他們利用這個模型,追溯到哺乳動物最早的恆溫性是在2.33億年前左右出現,相當於三疊紀晚期。
英國布里斯託大學(University of Bristol)古生物學者班頓(Michael Benton)先前的研究認為哺乳動物祖先在2.52億年前演化出恆溫性,他說,過渡到恆溫的過程很可能是分階段進行,在轉換到半規管之前也有幾個重要步驟。
但艾拉烏喬說,新研究顯示,從地質上而言,恆溫性出現得乾脆又迅速,不到100萬年就有了。他說:「這和學界以前認為的不同,並不是要花數千萬年時間的漸進緩慢過程。」
艾拉烏喬說:「恆溫動物可以更不受氣候反覆變化所影響,能跑得更快更遠,探索不同棲地,探索夜晚,探索極地,可以長距離遷徙。當時有很多變革開始定義了哺乳動物,最終也定義了人類。」
本新聞授權來自中央通訊社 cna.com.tw